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学院党委书记杜明、院长方志军和教师代表在学院240会议室集中观看阅兵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阅兵式在学院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杜明(党委书记):
深受震撼、倍感振奋!上午我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让我深感震撼与自豪。阅兵式中展示的众多先进信息化装备,让我深深感受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学院将组织师生深入学习抗战历史和党史,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科技创新事业,培养既有专业素养、更具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发力,以科技自强维护国家安全,为强国强军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书写时代篇章!
方志军(院长):
信息支援部队、网络空间部队、无人作战方队……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让我为国盛兵强而心潮澎湃时,也为自己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而倍感自豪!8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无数先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百折不挠,换来了弥足珍贵的和平。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守育人初心,勇担创新使命,为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万燕(党委委员,计算机应用系教授):
今天看了9.3阅兵,心潮澎湃,激动、振奋!国家强盛,倍感自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这次展示的新型武器装备、新的军兵种很多都是首次展现。在歼击机梯队中,有歼-16D、歼-20、歼-20A、歼-20S、歼-35A等战斗机型。歼-16D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歼-35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可以执行制空作战任务及对地、对海多种突击任务,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这些战机的入列将重塑规则,彻底改变未来战场。
特别是检阅部队的时候,有三辆车。第一辆车上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辆车是阅兵总指挥,车牌号2025,第三辆车是空车,车牌号是1945。这个细节真的泪目了。空着的车,载的是烈士英魂!那些牺牲在战时的人,此刻大概正透过车窗,看高楼把天空撑得那么满,看车流里的孩子笑出声。这哪是空车啊?带着他们看“他们该看的盛世”。我们总说“这盛世如你所愿”,其实这辆车才是最实在的回答——你看,这就是你们用热血拼出来的今天;你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胜利来之不易,吾辈当之守卫!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祝贺祖国的繁荣昌盛!
徐波(计算机信息技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
观看九三阅兵,我心潮澎湃,深感自豪。作为一名专研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的教师,我更从铁甲洪流中看到了科技的力量。阅兵所展现的精准协同与高度智能化的装备,正是我们研究方向的宏大应用。现代国防的“智慧大脑”,离不开大模型对海量信息的深度理解与生成,也依赖于知识图谱对复杂战场态势的结构化认知与推理。这深深激励着我,要将这份自豪感化为育人动力,培养出更多能为国家构筑智能基石的优秀人才,为强国强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孙国豪(工会主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副教授):
今日观看国庆阅兵,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心中激荡。作为一名正在申请入党的计算机领域科研工作者,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式让我对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他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如同基因般深植于我的血脉。童年时听爷爷讲述军营故事,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在困难面前不屈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今日阅兵场上,看到年轻官兵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当年的模样,更深刻理解了那种融入血液的军人品格如何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从事大数据与图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我特别关注到信息化作战方阵的展示。这些尖端装备的背后,正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集中体现。我的研究方向——大规模动态图模式匹配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地在复杂网络中识别特定模式,这项技术在网络安全、社交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与国防信息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契合。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战场",这就是我们践行报国使命的方式。
观看阅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人工智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我希望像他们一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科技创新服务人民需求。当前,我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阅兵式上展示的国家强大和军队威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爷爷传承的军人精神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相结合,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观看阅兵,心潮澎湃;回首来路,初心不改。从爷爷到我这代人,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继续秉持军人的精神品格,在计算机科研领域不断攀登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报国誓言。
唐菲菲(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方阵铿锵,铁甲洪流,战鹰列阵,九三阅兵的每一幕都是中国底气和力量的彰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对一段峥嵘岁月的深刻纪念,更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传递的铿锵宣言。我尤为关注科技方阵中展现的"硬核实力",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到人工智能作战平台,从大数据指挥系统到量子通信技术,这些成果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计算机技术正以"看不见的锋芒"守护着国家安全。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学生永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抗战精神为火炬,照亮青年学子科技报国之路,培养出既掌握核心技术又胸怀家国的新时代青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刘子睿(卓越软件2201班本科生)
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庄严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阅兵场上,一支支受阅方队步伐整齐、英姿飒爽,一件件现代化国防装备震撼亮相,这不仅是对我国国防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庄严检阅。看着这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这次阅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创造了关键条件。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阅兵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和平誓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从未主动挑起战争,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为了守护和平,而不是对外侵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字是此次阅兵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董文清(计算机学硕2401班硕士研究生,第一实验室基地学生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观看202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我看到的不仅是威武之师的气势如虹,更是科技强军的生动实践。当信息作战方队、无人作战集群驶过天安门时,我深切感受到专业学习与强国建设的紧密联系。
阅兵式中,首次亮相的信息支援方队和网络空间方队令我振奋。这些新型作战力量的核心正是我们日夜钻研的算法、数据和网络技术。从无人机群的协同控制到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从智能决策支持到网络空间防御,无不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让我意识到,键盘上的代码也能成为守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人作战体系展示。数百架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通过数据链实现协同作战,展现了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精准的算法设计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正是我们计算机领域前沿技术的集大成体现。
观看阅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价值。计算机科学不仅是创造商业价值的工具,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未来的我或许不会身着军装,但通过技术研发同样可以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次阅兵激励我深耕专业技术,将个人所学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用科技力量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在数字时代以独特方式践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