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了“夯实基础,跟踪前沿,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并通过构建一流的教学体系,实现了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完善教学体系、强化教学保障、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中心成功打造了“四融合、五结合、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全面数智赋能的教学改革使得学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得到充分培养,实践成效显著,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1. 育人理念先进,落实成效显著

理念层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围绕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型计算机通识教育要求,明确了“夯实基础,跟踪前沿,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以高水平实验教学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成效层面,从完善教学体系、强化教学保障、改革教学模式等三个维度落实:构建计算机大类专业大纺织特色课程体系和全校计算机通识教学AI+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实验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制定23项制度文件,投入千余万元经费全面改造提升实验室软硬件,开设了800余项实验,覆盖67个专业十万人次学生,年教学人时数逾42万;成立学生科创中心,实施“学术领路人”等四个计划,组织了19项学科竞赛,实现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联动。

2. 教学体系一流,建设成效显著

体系层面,构建 “四融合、五结合、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四融合:产学融合,研学融合,赛学融合,多学科融合;

      五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实验结合、指定实验和自主实验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

多元化:实验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实验类型多元化,参与对象多元化。

成效层面人才培养成效卓著,近5年省部级以上学生大创项目立项130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634人次,发表论文887篇,获得专利46项,就业率连年超过98%

3. 全面数智赋能,实践成效显著

体系层面,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全面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2门相关课程,提升学生数智综合素养。针对全校学生,构建了持续AI赋能的“1+X+Y”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1:“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课程;

X:多门融合AI的技术方向课;

Y:各学科专业方向上的AI学科融合课程。

实践层面,建设了智算平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学科知识图谱,为应用AI大模型、知识图谱等技术辅助教学提供支持。10门课程获学校“数智课程”立项,中心教师黄秋波在全校示范介绍大模型赋能实验教学。